证据在司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证据的合法性备受关注。具体来说,证据的合法性主要指证据的获得、保存、呈现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一定的法律范畴和标准。那么,谁来裁定证据的合法性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规定,证据的确立和评价应当始终遵循“真实、合法、充分”的原则,具体是指:
1. 证据应当真实,说明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2. 证据应当合法,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律标准,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得。
3. 证据应当充分,足以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看出,证据的合法性评价主要由法院承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院会通过质证、鉴定等环节对证据进行评价,并最终确定证据的合法性是否成立。
除了法院,取证人也应当对证据的合法性负有一定责任。在证据取得的过程中,取证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和程序,不能使用非法的手段来获取证据,否则这些证据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一定的质疑和挑战。
总体上说,证据的合法性评价是一个需要由多方面参与的过程。只有通过法定程序和流程取得的证据才能被认定为合法证据,才能为案件的裁决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