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刻方口之木,以为杵。历三年,其形犹未改;及其四年,日有所萌;五年而成针。”这是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文章中经常引用的句子。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就可以战胜困难,无论看上去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就一定可以做到。
“铁杵成针”这个成语,在汉语中也因其典故传承着一种强烈的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压力、毫不放弃的人生态度。
这个寓言典故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据说,这个典故由我国古代著名道教大师吕洞宾传述。从前,吕洞宾有一个徒弟,叫郑虔。他得到了老人的传授,跟着老人学了很多本领。可是郑虔性格急躁,没有毅力。学什么东西就想着学好了,没有想过长期坚持。老人见他这个样子,忧心忡忡。于是,就告诉郑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告诉他家喻户晓的道理:人心有所向,素手为钧。
自古以来,“铁杵成针”都是成长故事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以这个故事为例,告诉孩子们,只要有心,有毅力,有耐心,不怕困难;我们可以成功;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毅力,充满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