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祭扫节日,相传始于周代的寒食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清明节的起源,和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源于《左传》,为纪念晋国名臣介之推,他是个有节操的人,孟子称之为“君子”。他的父亲病重,想念儿子,梦中隐约听到介之推说:“汝何嘘嘘也?”解梦后他没有去尽孝,结果父亲死了。从此他非常悔恨,发誓要报这个人情债。
寒食节原是为了表达介之推的一片哀思,清明节则更多地融合了祭扫祖先、慰问逝者、缅怀先辈等传统文化元素。传说古代人认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于是有了扫墓的习惯,又称踏青,象征着追思逝去的亲人,感悟生命的无常和珍贵,继承家道、了解人生真谛、感悟家族精神的传承意义。“短歌行”中有云:“载花篮,弃之野。”成为我们弘扬美德、凝聚社会力量、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风俗。
如今,清明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节庆日之一,也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在此特别提醒大家,外出扫墓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