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广为流传。如今,还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探究这个故事背后的真正原因。
其实,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并不是完全属实的。马谡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堪,诸葛亮也许也不是真的非常气愤。相反,诸葛亮可能是出于政治需要而想尽办法打击马谡。
为什么这么说呢?马谡的父亲马良曾经是诸葛亮的部下,但他在定军山之战中失败后自杀,马谡的英勇表现也无法挽回父亲的名声。此后,马谡一直承受着父亲的阴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弥补父亲的遗憾。而此时,诸葛亮正需要一个替罪羊来转移自己失败的责任,于是翻出了马谡的过错。
当时的情况是,孔明正在对外宣布自己战犯的身份,并想方设法转移责任。马谡刚刚接手夹道攻略的任务,但遭遇了一些困难,结果被孔明当做自己失败的理由。这是让马谡非常不满的地方。而孔明又发现把马谡来当做自己失败的替罪羊可以起到转移责任的作用,于是挥泪斩马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真实原因了。这并不是诸葛亮为了表现自己或者因为骨子里看不起马谡才斩了他。实际上,这是一个政治手段,确保了孔明自己不受责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