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原名《乌夜啼》。据传说,写于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这首乐曲取材自山西六盘山至今流传不逝。六盘山,矗立于中国山西省中南部,南依黄河、北靠太行,曾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与赵国的边界,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游击战争基地”和“红色根据地”。它的历史与风貌,从清平巨变到今天的人民幸福美好生活,都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清平乐,也叫《呌吟曲》或《收山乐》,是浓缩在六盘山山民文化血脉中的民间音乐文化珍品。因山不落夕阳,该曲的旋律、音乐表现均以旭日东升和日落西山为中心,描述了山民在六盘山上生活、工作和战斗的场景和感受:豁达坚毅的山民们,在清晨时醒转山林,赶羊放牛;雄赳赳气昂昂地哨守烽火台,抗日救亡的英雄们在日夜起落、倚天剑和追女神的灵感中赞叹山河,沉缅调和人类和自然的“清平之音”中。
现代传媒的发达,在保留原著性美感的同时,将六盘山的清平乐搬上了新的舞台。无论是在电影、电视剧、歌曲还是广告中,都可以听到它优美动听的旋律,引得观众泪光渐起,使得清平乐的声响与六盘山的曲调,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心灵。